文章分享:汲汲營營後卻是如此結局,別讓這發生在你家

分享台大葉丙成老師的文章

有鑑於大學生休退學人數創新高,且原因多是「志趣不合」,
葉丙成老師認為人生是看一輩子的,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

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解這個世界有什麼選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並努力被人肯定,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汲汲營營後卻是如此結局,別讓這發生在你家】

全台灣已經連續兩年大學生休退學人數超過九萬,新聞數據顯示平均每四個大學生,就有一人休退學。原因大多都是「志趣不合」。

我每年都幫台大為大一學生做兩場新生講座,每次演講結束,都一堆學生圍著我講台前問,有人甚至講到哭:

「葉老師,我進來以後才發現這科系不是我真正要的,唸得好痛苦。但我也不知道真正適合我的到底是什麼?怎麼辦?」

試想,如果你是這樣的大學生的爸媽,你該會是多焦心?好不容易拉拔了孩子:送他去補習、為了考試全家備戰三年,什麼備審資料又找人幫忙看做的光鮮亮麗的、還要做什麼模擬面試練半天、陪著孩子南征北討去好幾家學校二階段面試、問一堆親友哪個科系最有前途、然後又花了好大力氣說服孩子填志願填排名高的有錢途的科系、最後終於把他送進去那系,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結果,過沒一年孩子就又搞出這種飛機!說不念了、說要休學、說被退學了!然後呢?爸媽該怎麼辦?讓孩子重考?他已經身心俱疲了,高中的東西又要重讀、那煩死人的申請過程又要再來一遍?已經被大學課業磨到身心俱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鬥志再一次重新經歷這一切?

更重要的是,如果就算要重新再戰一次,孩子到底要選什麼他也不知道。那如何確保這次就不會又唸到退學?

最後孩子就變成了像一灘爛泥,被稱為無動力世代。

—————

這樣的困境,發生在每四個大學生就有一個大學生的爸媽身上。大家為什麼都不擔心?為什麼都不覺得很可怕?

因為每個人都覺得那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每個人都認為我的孩子只要能考上有前途的科系,人生就一切很美好了,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這樣的想法真的錯的離譜。

人生是一個過程,真的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與其你用最有效率、最快速幫孩子走上你認為最好的路,你應該讓他給他時間跟空間去探尋最適合他的路。

這整個探索過程: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解這個世界有什麼選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並努力研究積累成果讓審查委員看得出自己在這領域的實力,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不是家長、老師、補習班在幫孩子找到最速成的方式拿到錦標。這不叫教育,這叫製造,這叫給自己心安。

每年這個推甄的時候,我總會看到好多在好大學教書的教授好友哀嚎,推甄高中生寫的備審資料都是千篇一律,看起來精美但根本都沒有深度。口試一問就垮,根本都是堆砌出來的假資料。這一看就知道,絕大多數孩子根本在高中沒有好好探索,只是一直被大人趕鴨子上架。這樣的孩子,有許多就是未來四個中會退學的那一個。

—————

學測是否要有更好的鑑別力,是可以討論的問題。同時,我覺得對所有爸媽而言,另一個更應該擔心的問題是:

孩子就算分數考贏別人,你如何避免一路被趕鴨子上架進了一個很有面子科系的他,不會成為每四個中就有一個休退學的那一個?

與其在乎孩子能否上有名大學、有名科系。我只願台灣能有更多孩子找到他們真正有熱情的方向,在十八歲之後都還能保有對未來的好奇心跟衝勁。就算孩子念的不是親朋好友覺得名頭多響亮的大學、科系,我都會感謝老天的恩賜。

還是要再說一次:人生是看一輩子的,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

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解這個世界有什麼選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並努力被人肯定,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台灣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別讓自己孩子變成無動力
#放手給他們自由去找方向
#念排名科系不如找到興趣

原文連結

留言

  1. 回覆
    1. 宇喬媽媽也有追蹤葉丙成老師嗎~~

      刪除
    2. 有啊,還有蘇文鈺,前幾天看了"神老師&神媽咪",淚流滿面XD

      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